傳統的非透水性鋪裝片面強調硬化地面的防水防滲性能,該路面將自然降雨完全與路面下部土層及地下水阻斷,降雨只好通過城市排水系統管網排入江、河、湖、海等地表水源中,這就造成城市地下水源難以得到及時的補充,嚴重影響雨水的有效利用。
同時不透水地面降雨時雨水是先通過地面的排水坡度或地表明溝排入下水道,雨水在進入下水道前要經過較長距離的地表徑流才能進入城市地下排水系統。該過程使相對較清潔的雨水溶入大量的城市地表污染物,這種徑流過程中產生的二次污染,通過城市排水系統進入周圍地表自然水體,因而加重了這些自然水體的污染程度。
20 世紀90 年代以來,國際上流行使用諸如透水瀝青路面、透水性地磚以及類似我國園林的鵝卵石鋪地等透水路面覆蓋城市硬化地面,此舉對于提高城市市區雨水利用,保證市區地下水的有效補充具有重要意義。